close

大杓鷸_2.JPG

大杓鷸 Numenius arquata,台灣的冬候鳥,牠有著鷸科鳥類最長的嘴,牠的嘴長而下彎,彷彿死神鐮刀一般,非常醒目。

冬天到香山海邊濕地賞鳥,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看到大杓鷸,一整群十多隻的大杓鷸,肯定會消耗掉相機許多的快門。

大杓鷸在中國東北、蒙古、俄羅斯等地繁殖,在中國東南部、台灣、東南亞、印尼等地度冬,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為近危(NT)的種類。

大杓鷸_3.JPG

與大杓鷸長相類似的另一種鳥:黦(發音:玉)鷸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過境鳥,和大杓鷸同樣有著鷸科鳥類中最長的嘴。

牠們在蒙古、俄羅斯等地繁殖,在菲律賓、印尼、澳洲、紐西蘭等地區度冬,遷徙距離比大杓鷸更遠,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為近危(EN)的種類。

黦鷸_1.JPG

辨識大杓鷸與黦鷸最可靠的方法是看牠們飛行時,翼下的顏色,大杓鷸翼下白色,黦鷸則滿布斑點。

compare_大杓鷸2.jpg

如果等不到牠們飛行,也可以看尾下覆羽,大杓鷸為白色,黦鷸則為棕色斑點。

compare_大杓鷸1.jpg

看水鳥最喜歡看一大群一大群的水鳥,數大就是美,要是碰到十幾隻的大杓鷸從眼前飛過,拍起來好看又過癮。不過這種時候最怕碰到資深賞鳥人在旁邊,因為他們會說哎呀,現在鳥越來越少啦,以前我看鳥的時候啊,鳥比現在多好多啊啊啊...

到底是有多多?一群十幾二十隻的大杓鷸還不滿足嗎?那些往日的美好到底有多美好,我回家查了一下網路資料,1980年代,來台灣度冬的大杓鷸超過三千隻,40年後,只剩六百多隻,減少了 80%。

所以以前有5倍,也就是說現在一群十幾隻,以前一群就有七八十隻,哇!那肯定很過癮,可惜 Good Old Day 回不去了,現在沿海的工業區、光電、風電,種種開發案,讓水鳥的棲息地越來越少,能有一群十幾隻看就該滿足了。

但是我很不希望十年以後換我跟賞鳥的新人說:「啊,我以前看鳥的時候,香山這裡的大杓鷸一群都有十幾隻,哪像現在只剩小貓兩三隻!」,我更不希望幾年後,大家不需要再擔心這隻是大杓鷸還是黦鷸,因為有一種已經看不到了,這樣這篇文章不就白寫了 T_T。

「現在鳥類,明日人類」這是賞鳥的人常說的一句話,我們現在面臨的氣候變遷處境,不正是慢慢應驗了這句話?希望人類能更有智慧,節制慾望,不再無度地從自然界予取予求,找回和鳥類、和自然萬物共從共榮,永續生活於地球之上。

大杓鷸_1.JPG

參考資料

1 我們的島,與大杓鷸的旅程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8387

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https://www.birdlife.o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