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斑蝶_交尾3.JPG

臺灣的斑蝶,有兩種具有鮮豔的橘黃色翅膀,非常的搶眼,牠們分別是金斑蝶(樺斑蝶)與虎斑蝶(黑脈樺斑蝶)。

金斑蝶一身火焰般的色彩,無論是飛行或停棲,就像一團小小的火花,讓四周明亮溫暖,引人注目,也因此成為各個蝴蝶園或生態園中必備的物種。

金斑蝶_雌.JPG

金斑蝶的雌雄長得幾乎一樣,只差在後翅上的一個斑點,那是雄蝶才有的性標。

compare_金斑蝶_雌雄.jpg

從這一對交尾的金斑蝶,可以看到上面那隻後翅有性標的是雄蝶,當雄蝶被干擾而展翅露出下方的雌蝶時,雌蝶的後翅沒有性標。

金斑蝶_交尾2.jpg

金斑蝶_交尾1.jpg


虎斑蝶(黑脈樺斑蝶),同樣有著橘黃色翅膀,翅膀上粗黑色翅脈是牠的特徵,足以和金斑蝶作區隔

虎斑蝶_雄.JPG

虎斑蝶翅膀上的色彩線條和老虎斑紋神似,因而取名虎斑蝶。和金斑蝶相比,虎斑蝶體型較大,翅膀黑黃相間的鮮明對比,更顯得豪邁粗曠,飛起來真可說是「虎虎生風」。

虎斑蝶_展翅.JPG

虎斑蝶的雌雄辨識和金斑蝶一樣,由後翅的性標來判斷。

compare_虎斑蝶_雌雄.jpg


金斑蝶和虎斑蝶都是常見的蝴蝶,但是金斑蝶較常出現於都市、城鎮等人工環境,而虎斑蝶較常出現在郊外,分布差異的原因和兩種蝴蝶的食草有關。

金斑蝶主要食草為「馬利筋」,是一種低矮的草本植物,可以當食草、蜜源、還具備觀賞價值,多用途多功能,許多公園、學校、風景區都喜歡種植。然而馬利筋並不是強勢的植物,在野外不容易生長,如果沒有人為維護,很容易就被其他的雜草掩蓋而淘汰,因此讓金斑蝶成了人工環境中很常見的蝴蝶,但在野外則不易發現。

金斑蝶_展翅.jpg

虎斑蝶的食草「牛皮消」,是一種藤蔓類植物,在野外數量不少,但因為不具觀賞價值,而且有毒性,少有人會刻意種植,所以虎斑蝶才會郊外常見,城鎮內少見。


金斑蝶,虎斑蝶翅膀黑黃對比,顏色非常鮮明,這不只引人注目,也容易引起掠食者的注意,這對於身體柔弱,沒有尖牙利爪硬殼保護的蝴蝶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但是這兩種蝴蝶卻不怕危險的穿上醒目的外衣,莫非「愛水不怕流鼻水」?

不只是成蝶,連牠們的幼蟲也都採用黑、白、紅、黃這些鮮明的對比色,在一片綠色的環境中,藏都藏不住。

虎斑蝶_幼蟲1.jpg

虎斑蝶(左排)與金斑蝶幼蟲(右排),身上的顏色與花紋已經到了囂張的地步。

幼蟲縮圖.jpg

肥肥胖胖的毛毛蟲,多汁味美且富含蛋白質,是許多鳥類的最愛,這兩隻幼蟲這麼高調,難道從小就愛美,甚至為了美觀,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當然不是!

牠們的食草「馬利筋」與「牛皮消」都是夾竹桃科的植物,全株有毒,從小服毒的金斑蝶與虎斑蝶,幼蟲與成蟲都帶有毒性,一般掠食者根本不敢碰牠們,牠們鮮明的體色是種「警戒色」,用來提醒掠食者注意,不要誤觸地雷。


金斑蝶與虎斑蝶這種「服毒自保」的生存策略引來其他蝴蝶的模仿,雌擬幻蛺蝶(雌紅紫蛺蝶)的雌蝶身上衣裳明顯就是模仿金斑蝶,無論是張翅合翅,猛一看都和金斑蝶幾乎一樣。

雌擬幻蛺蝶小姐這樣明目張膽抄襲的做法,在生物學上稱為「擬態」,無毒的雌擬幻蛺蝶藉由模仿有毒的金斑蝶外型以混淆掠食者的眼睛,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雌紅紫蛺蝶_雌_腹面.JPG

奇怪的是,擬態金斑蝶的只有雌蝶,雄蝶卻不擬態,下圖雄蝶(左)和雌蝶(右)明顯不同,只有雌蝶長得像金斑蝶,難道是男生的命比較不值錢嗎?

雌紅紫蛺蝶_雌雄.jpg

其實是因為「擬態」(更精確的說法是「貝氏擬態」)的做法如果要成功,前提是擬態者(雌紅紫蛺蝶)的數量必須遠小於被擬態者(金斑蝶),如果擬態者的數量太多,掠食者覺得吃到有毒的機會不高,反而會讓牠冒險一試賭一把,造成反效果,因此雄蝶犧牲了自己,減少擬態者的數量,藉以讓雌蝶的擬態達到效果,實在是偉大的情操。

要分辨金斑蝶、虎斑蝶和雌擬幻蛺蝶雌蝶這三者,最簡單的方式是觀察翅脈的顏色與粗細:

金斑蝶: 白線;虎斑蝶: 粗黑線;雌擬幻蛺蝶雌蝶: 細黑線

compare_金斑蝶_腹面.jpg

compare_金斑蝶_背面.jpg

其實還可以從前翅背面靠近尖端白斑的有無,後翅腹面黑斑的位置,還有身體胸部黑白點的分布狀況...等等來分辨金斑蝶與雌擬幻蛺蝶小姐。

雖然有這麼多地方不一樣,可是掠食者在打獵的電光石火之間,很難看清楚,因此雌擬幻蛺蝶小姐通常都可以魚目混珠,保住性命。

外國有句俗諺「You are what you eat」,意指人如其食,吃什麼就會有甚麼樣的身體,甚麼樣的性格。金斑蝶與虎斑蝶的食物決定了牠們的體色(警戒色),影響了牠們分布地點(城鎮或郊外),甚至還影響其他種蝴蝶的生存策略(擬態),「吃什麼」已經成了性命交關的大事。

金斑蝶與虎斑蝶的例子,是「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話最好的演繹。

arrow
arrow

    天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