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灰蝶1.JPG

朗灰蝶,又名「白小灰蝶」,一年一世代的蝶種,白色的翅膀上畫著幾道淺褐色線條,後翅末端有一條尾突及假眼,每年春末夏初的季節會出現在中海拔山區。

幼蟲以殼斗科嫩葉為食,雌蝶會將卵產在食草的芽點上,雌蝶產卵的時間很久,產一顆卵往往要磨蹭個好幾分鐘。

仔細看一下殼斗科的嫩芽,上面佈滿了細毛,對我們人類來說,這些細毛根本不構成任何威脅,可是對體型微小的蝴蝶,細毛就跟拒馬沒兩樣。

白小灰蝶_卵.JPG

朗灰蝶媽媽要想辦法閃過那些細毛才能產卵,所以牠產卵的時候會先在芽點上不斷轉圈圈、換角度、猶豫再三,最後才產下一顆小小的卵,每產完一顆就要到旁邊休息一陣子,看來為了在避開障礙物找到好位置安頓孩子非常耗體力,得喘口氣,才能換地方繼續產下一顆。

白小灰蝶_產卵.JPG


有另一隻灰蝶和朗灰蝶很相似,牠是瓏灰蝶,又名「姬白小灰蝶」,一樣是一年一世代蝶種,一樣是白底淺褐條紋,也是春末夏初出現在中海拔山區,食草也是殼斗科植物。

瓏灰蝶.JPG

朗灰蝶與瓏灰蝶兩隻都是白色為底色的小灰蝶,外觀類似,出現的時間地區又重疊,遇見的時候就像看到雙胞胎兄弟,實在不容易分辨

要辨別牠們,可以觀察後翅外緣那條線

compare_瓏與朗小灰.jpg

朗灰蝶身上的這條線是一段一段全部斷開,像"\ / \ / \ /",而瓏灰蝶則是由一個一個的"V"字構成的 "V V V"

要分清楚這兩個雙胞胎,就靠這小小的差異了。可是就算知道了方法,在野外通常還是不容易直接分辨,因為牠們喜歡在高高的樹上活動,不愛飛到低處,所以看到的時候都是小小一隻,非得拍照放大之後才能搞清楚誰是誰。

白小灰蝶1.JPG

瓏灰蝶.jpg


這兩隻蝴蝶的名字很值得一提。朗灰蝶的傳統中文俗名是「白小灰蝶」,因為牠翅膀底色白色,所以取名「白小灰蝶」很合理;瓏灰蝶的傳統中文俗名叫做「姬白小灰蝶」,因為牠和白小灰蝶長相類似,同樣是白色的翅膀,但體型較小,所以多了一個表示體型小的「姬」字。

傳統中文俗名中差了個「姬」字的蝴蝶不只有「白小灰蝶」和「姬白小灰蝶」,還有像是「波紋小灰蝶」與「姬波紋小灰蝶」,「黃三線蝶」與「姬黃三線蝶」...等等,都是翅膀花紋相似,但是體型大小不同的例子。可是我個人認為,其他的蝴蝶用「姬」這個字沒問題,可是「白小灰蝶」的「白」前面加個「姬」聽起來實在不雅,取名的學者大概不會說台語才會幫牠取這個好像是髒話的名字。

後來蝴蝶有了新名字,學者分別幫牠倆取了「朗」與「瓏」這兩個字,看來頗為高深,而且聽起來文雅多了,甚至還有點瓊瑤小說主角的味道。這兩個字的由來是因為

朗灰蝶(白小灰蝶)的學名 Ravenna nivea (Nire) 有個音節唸起來近似「朗」

瓏灰蝶(姬白小灰蝶)學名 Leucantigius atayalicus (Shirôzu & Murayama) 有個音節唸起來近似「瓏」

新名字雖然好聽,可是不知道學名的人就難以參透名字的意義,也不容易把名字和蝴蝶長相連結。我認為一個好的命名,要讓人很容易把外觀和物種連結起來,像是

「白蛺蝶」:白色;「大白斑蝶」:又白又大;「大紫蛺蝶」:紫色而且大隻,「眉眼蝶」:身上有眼紋還有一道眉型花紋...這些都是很好的命名。

要是讓我來幫朗灰蝶和瓏灰蝶取名的話,我既背不出學名又懶得寫筆畫太多的字(不然怎麼叫自己天牛),應該會給牠們「白灰蝶」、「小白灰蝶」這兩個名字簡單打發了。

命名的學問真是不小

arrow
arrow

    天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