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絲蛺蝶,身上滿布縱橫交錯的網狀條紋,因而得名;這些條紋狀似地圖上的經緯線,又名「地圖蝶」;也有人覺得它灰白色翅膀搭配不規則的黑色細紋,像是泥灰牆上的裂痕,所以叫它「石牆蝶」。它是相當常見的蝶種,幼蟲以榕樹為食草,在炎熱的天氣,很容易在小溪附近發現它們群聚吸水。
某次出遊,正巧見到一隻母的網絲蛺蝶在我面前的正榕上產卵,一時興起,便邀請這隻尚未出世的蝶寶寶回家作客,並且記錄它的童年生活。
2015.05.19 產卵。卵呈黃色,卵上有些細絲,不知是否是雌蝶身上的細毛在產卵時附在上面。
2015.05.22 孵化。孵化後的半透明卵殼,某些蝴蝶幼蟲孵化後會將卵殼吃掉,但是網絲蛺蝶幼蟲看來沒有這種習性。
一齡蟲
幼蟲在一、二齡時,會啃食榕樹葉子兩邊,留下樹葉中脈,休息時,就停棲在中脈之上。許多蛺蝶幼蟲都有類似的行為。
2015.05.25 二齡蟲。頭上長出兩隻短短的肉刺,身體中央、尾部也各長出一根短肉刺。
2015.05.28 三齡蟲。身上四根肉刺變得很長,此時葉子已經無法承載它的重量,所以停棲時不再停在中脈,而是棲息在樹枝上。
2015.05.30 四齡蟲。身體出現不同顏色的斑塊。
2015.06.01 終齡蟲。土黃色的體色轉變為綠色,斑塊的形狀也有些變化。
觀察網絲蛺蝶幼蟲停棲時,常會把尾端翹起來,莫非是想讓掠食者錯把尾巴當成頭部?
2015.06.03 前蛹
蛹,狀似枯掉捲曲的榕樹葉。
這個蛹更像榕樹枯葉。
化蛹時脫下的殼,像個頭上長角的惡魔面具。
2015.06.09 羽化。羽化當天早上我起床太晚,錯過它轉大人的時刻,想拍照記錄時,它已經羽化完成趴在牆上蓄勢待發,只好趕快打開窗戶,讓它展翅高飛,展開它的新生活。
不管是網絲、地圖、石牆,這些名字和它成蝶的模樣都只有六七分的相似,很難說哪個名字比較好。
有次看它展翅訪花的身影,陽光穿透翅膀所產生的半透明格子光影,就像教堂的鑲嵌玻璃窗那種夢幻感覺,也許,叫它彩繪玻璃蝶也蠻合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