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蜻蜓飛行攝影攻略」一文中,分享拍攝灰影蜻蜓拍攝方法,當時是使用大光圈,高速快門、高ISO的拍攝方法,這種方式拍攝的好處是背景較亮。
下圖: f4.5,快門 1/1600, ISO 1600
但是因為採用大光圈,所以景深淺,主體不易準焦,拍攝成功機率低,可能拍個幾十張才有一張準焦。而且當更進一步想拍灰影蜻蜓連結的時候,變得更為困難。
因為雌蟲出現的時間更晚,此時環境幾乎已經全黑,高速快門變得很難拍攝,除了 ISO 要調到很高導致畫質欠佳之外,黑暗的環境也很難對焦,而且灰影蜻蜓心型連結是在飛行時進行,只有短短數秒鐘的時間。在全黑的環境,要在幾秒的時間內對焦到飛行軌跡飄忽不定的心型連結,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下圖: f4.5,快門 1/1600, ISO 1600
後來蜓友分享一種用小光圈、慢快門、低ISO的拍法,完全使用閃光燈來凍結主體,一試之下效果很好,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要拍好灰影蜻蜓首先要了解牠的習性,牠會在傍晚的時候出現在小水池,剛出現的時候會先在水池四處飛行,尋找水面上有沒有適合雌蟲產卵的樹枝。找到樹枝後,雄蟲們會開始互相追逐分個高下,決定每隻雄蟲的地盤,等到地盤確定後,雄蟲便會縮小飛行範圍在牠選定的那根樹枝來回飛行,等待雌蟲,如下面這段影片。
當雄蟲開始沿著樹枝來回飛行時,就是開始設置拍攝裝備,測試拍攝效果的時候。
這個方法因為使用慢快門,所以必須使用三腳架,而且要外加閃光燈。建議使用100mm-150mm焦段的鏡頭,景深較深,而且距離拍攝目標近,閃光燈出力可以設低一些 ,在連拍的時候閃燈回電較快,我的閃燈使用 M Mode,1/32 出力。
相機與腳架必須在環境還亮著的時候預先用自動對焦對準水池的樹枝,最好整枝樹枝都拍入畫面,然後切到手動對焦鎖住。
接著設置小光圈、慢快門、低ISO,就可以開始試拍
下圖: f13,快門 1/100, ISO 400
因為使用短焦段的鏡頭,搭配 f 13 的小光圈,準焦的機率大幅提升,只要灰影飛近樹枝時按下快門,大約每 3-5 張就會有一張準焦的照片,跟大光圈拍攝幾十張才一張準焦比起來,準確率高了十多倍。
選好照片再裁切一下,就是令人滿意的照片,唯一的缺點是背景完全是暗的。
要注意,如果環境還不夠暗的時候,或是光圈縮得不夠小,用慢快門拍攝有時會看到畫面有鬼影形成,如下圖的背景還不是黑色的,表示當時還太亮或是光圈太大,照片中頭部和翅膀附近,都看得到鬼影 。
下圖: f6.3,快門 1/125, ISO 200
等到環境夠暗,只要在灰影蜻蜓飛近拍攝區域時按下快門,就可以輕鬆愉快地拍攝牠的飛行照片了。
下圖: f13,快門 1/100, ISO 400
等到天色全暗,以中秋節前後這段時間,大約是晚上 6:00 的時候,此時雌蟲便登場了,牠會飛到自己覺得喜歡的樹枝附近,一直守在樹枝附近的雄蟲便會跟牠連結,接著雌蟲產卵,雄蟲在一旁護衛,這一連串的畫面,現場根本看不清楚,只能隱約看到灰白色的雄蟲影子旁多了一個模糊的影子,反正只要感覺雌蟲好像出現了,連續按快門就對了,此時因為連續按快門,閃燈的回電速度就很重要,要是用長焦鏡頭,必須距離目標較遠,閃燈出力要變大才夠亮,那回電速度就慢,因此才會建議用 100mm 左右焦段的鏡頭拍攝。
雌蟲出現時間大約只有十五分鐘,這十五分鐘內要是相機沒設置好,或是賭錯雌蟲會到哪根樹枝連結、產卵(因為樹枝的數目可能比雌蟲多),就只能明天再來了。
十五分鐘後雌蟲離開,我們也可以回家看照片拍得如何了。運氣好的話,就會拍到從一開始連結到護衛產卵的一連串過程。
下圖: 雄蟲抓住雌蟲連結飛行 f13,快門 1/100, ISO 400
下圖: 雌蟲翻轉準備心型連結 f13,快門 1/100, ISO 400
下圖: 心型連結,而且在空中飛行 f13,快門 1/100, ISO 400
下圖: 雌蟲產卵於水面上的樹枝 f13,快門 1/100, ISO 400
下圖: 雄蟲護衛雌蟲產卵 f13,快門 1/100, ISO 400
用這種小光圈、慢快門、低ISO,加上閃光燈,架三腳架定點對焦水面樹枝的方式,在幾乎全黑環境下拍攝灰影蜻蜓短短幾秒鐘的心型連結飛行,這種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也變得可以輕鬆達成。
有沒有興趣試試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