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鋏晏蜓 Gynacantha hyalina,是常見的晏蜓種類。合胸中央的水滴型斑紋是牠的辨識特徵。
其實說長鋏晏蜓常見,我也是在開始拍蜻蜓之後才覺得他常見。牠通常生活在樹林或是竹林中的溼地水塘等地,這些地方陰暗又多蚊蟲,根本沒甚麼正常人會去,所以一般人還是沒甚麼機會一睹牠的廬山真面目。
平常看到的長鋏晏蜓,大多是黑色為底的身體,上有藍綠色斑紋,複眼也呈藍綠色。不過在溫度較低的時節,像是冬天和早春時候,長鋏晏蜓的身體是褐色配上藍綠色斑紋,複眼也呈褐色。感覺是穿著卡其服,別著藍綠勳章的軍人。這種穿了卡其色冬季服裝的長鋏晏蜓可稱為低溫型。
低溫型的長鋏晏蜓和一般的型態最大的不同在複眼顏色,複眼褐色是低溫型,複眼藍綠色則是一般型。
可是無論在高溫還是低溫期,初羽化和未熟的長鋏晏蜓複眼也是褐色,那要如何區分低溫型和未熟蜓的差別呢?
未熟的長鋏晏蜓,翅膀與合胸的接點還未變色,呈顯白色或淡黃色,而完熟的長鋏晏蜓,翅膀的接點則是藍綠色。
因此可以如此區分
藍綠色複眼:一般型
褐色複眼、翅膀接點藍綠色:低溫型
褐色複眼,翅膀接點白色或黃色:未熟
長鋏晏蜓的雌雄,可以用後翅來區別,無論是一般型還是低溫型,雌蜓後翅靠近身體的地方是圓弧狀,雄蜓後翅則有一明顯角度。
今年在觀察長鋏晏蜓冬季型的時候,除了看到雌與雄之外,也很幸運看到牠們連結還有產卵。
感恩造物主,讚嘆造物主,因為有低溫型的設計,讓我在蜻蜓很少的季節依然有不一樣的蜓可觀察與欣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