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候鳥一波波飛抵台灣,又一波波飛離。台灣位於「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在這段期間,就像是繁忙的機場,南來北往的大小飛機...我是說飛鳥,就在這裏忙碌地起降、補給。
為了迎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這個月往野柳,金山青年活動中心、許厝港、香山濕地等候鳥熱點跑了好多趟。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遇見藍尾鴝一對,大方地在鏡頭前秀出美麗的一面。
在野柳看到迷鳥栗頭鶲鶯,在樹上跳個不停,好難對焦。迷鳥果然是迷鳥,連相機都不斷迷焦。
也在野柳看到紫綬帶,拖著長尾巴的牠,卻喜歡在密林中活動,難道不覺得一直卡到尾巴很不方便嗎?牠不覺得不方便我倒是覺得很不方便,牠在密林裏一直被樹枝擋住,我拍照很不方便耶。
這個月在許厝港濕地收穫最大。
先有黃眉黃鶲一對
然後是一隻平常在中海拔山區較容易見到的紅尾鶲。
還有斑尾鷸一對,
也觀察到黦鷸七隻,黦鷸是鷸科鳥類中體型最大,同時也和大勺鷸並列嘴喙長度最長的鷸科鳥類。
黦鷸在中國東北、俄羅斯等地繁殖,在澳洲度冬,遷徙距離超過一萬公里,是瀕臨絕種的鳥類,希望牠們都能平安回到北方繁衍後代。
還有黃足鷸,黃足鷸的出現代表候鳥過境即將接近尾聲。
也有小型水鳥寬嘴鷸
許厝港附近大園的田裏,可以看到許多太平洋金斑鴴,大部分都轉繁殖羽了。
這個月分別在許厝港與新竹香山海邊觀察到唐白鷺,香山的唐白鷺觀察到九隻。唐白鷺因為棲息地破壞,族群急遽下降,數量比黑面琵鷺還要少。
這個月新認識了不少水鳥,好幾種都因為棲地被破壞而變得稀少,希望人類能為這些水鳥保留日漸稀少的濕地環境,讓這些鳥兒每年都可以一再跟著遠古老祖宗的遷徙路線,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本月的鳥種數目來到205種,以經提前突破我今年一開始設定的200種目標,因此我把目標設到挑戰性高許多的300種,一定要達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