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大年」是一本書,內容在講美國舉辦的一個賞鳥比賽,為期一年,參加者比賽一年當中在美國看到的鳥種數量,書中的主人翁各憑本事,或競爭,或合作,有人為了賞鳥放棄工作、有人為了追鳥家庭失和、也有人因為賞鳥抱得美人歸,還增進了家人間的理解與關係。這本書後來改編成電影,由傑克布萊克、史提夫馬丁、與歐文威爾森主演。沒有賞鳥的人看這部片子可能沒有什麼感覺,可是我看了以後,完全可以理解片中主角千里迢迢東奔西跑,只為了看一隻鳥的熱血。
新竹鳥會在2020年也舉辦了觀鳥大年比賽,我雖然報名了,無奈2020年實在事情太多,所以沒有好好參加,沒能和鳥友們好好瘋狂追鳥,實在有點遺憾。因此我決定,把2021年當作我自己的觀鳥大年,彌補一下2020的遺憾,也看看自己一年內可以在台灣看到多少種鳥,並且把自覺拍得不錯的照片放在這裡記錄下來。
觀鳥大年電影中,賞鳥的配備是望遠鏡加上一本筆記簿,那時還沒有數位相機,拿底片拍鳥實在太貴了。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我的賞鳥標準配備是單眼相機、雙筒望遠鏡,加上手機。手機可不是拿來拍照用的,手機的 eBird app 可用來紀錄每次賞鳥看到的鳥種,方便統計自己看了幾種鳥。LINE 群組裡,大家隨時分享各種鳥訊,出發賞鳥前稍微讀一下,就可以規劃出一趟出去看到最多鳥種的路線。遇到不認識的鳥,還可以用手機查資料......現在賞鳥,手機可說是最重要的工具了。
賞鳥當然要從自家附近開始。
頭前溪畔來了一隻大鵟,一定得去看一下。今年飛來台灣的大鵟較往年多,要看大鵟就趁現在!
金城湖也是賞鳥必定報到的點,滿天飛舞的鴨子,綠頭鴨、花嘴鴨、尖尾鴨...一下子就增加了好幾個鳥種。
今年金城湖附近來了一隻罕見的灰瓣足鷸,牠那雙似爪非爪、似蹼非蹼的腳,是最大的特色。
香山的水資源公園最近鳥況不錯,去年底有黑頸鸊鷉,今年初來了冠鸊鷉,還有青頭潛鴨,讓我在這裡流連了許多時間。
水資源公園附近的水田以及靠近海邊的腳踏車道,也都是賞鳥的好地方,今年在這裡終於把喜歡在草叢裡藏頭縮尾的田鷸拍了個清楚。
田鷸雖然算是常見的鳥兒,可是我從來都沒有拍過全身近照,拍到這張照片,可比拍到罕見的鳥兒還高興!
除了新竹的賞鳥點,自然也免不了到其他縣市去賞鳥。
到關渡去看低空掠過的東方澤鵟,當牠飛掠頭頂時,那股王者氣勢足以令拿著相機的雙手敬畏地顫抖。
大雪山也是不容錯過的鳥點,尤其在這個季節山桐子果實成熟,吸引了白耳畫眉、黃腹琉璃、白頭鶇等各種鳥兒。
開車到大雪山要兩個半小時,實在不輕鬆,可是這一趟拍到了想望很久的大赤啄木,而且拍到了一公一母,光拍到牠門就讓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這兩隻啄木鳥就在樹林裡「叩叩叩、叩叩叩」地啄木頭找食物,前後超過半個小時,用掉我不少快門,也留下了不少滿意的照片。
藍腹鷴在大雪山頗為常見,路邊就可以看到這隻美麗的大鳥悠閒地散步。
大雪山道路的終點在50K的小雪山遊客中心,本想在這裡拍另一種大鳥:黑長尾雉,也就是帝雉,印在千元大鈔上的那一隻。可惜這次無緣得見,只遇到了幾隻不怕人的台灣噪眉。想看帝雉,暫時還只能掏出皮夾裡的一千塊過過乾癮。
今年轟動台灣鳥界的大事:斑頭雁首度記錄飛抵台灣,為了看這八隻遠道而來的稀客,我也趕到宜蘭壯圍去參加盛會,狹窄的田間小路,排滿了上百支的長鏡頭,對著這群稀客不斷發出喀擦喀擦的快門聲,彷彿是外賓來訪時隆重迎接的禮砲一般。
一月賞鳥最遠的一次是跑到南澳生態園區,為了去看灰山椒。
除了灰山椒鳥,那兒的灰喉山椒也很平易近人,既然如此,那就把橘色的公鳥和黃色的母鳥一起收進鏡頭裡。
南澳有不少小卷尾,在陽光下閃著迷人的寶藍色光澤。
這一趟到南澳最大的驚喜是遇見一隻大冠鷲,從頭頂飛落到眼前的樹上休息,我從沒拍過停棲的大冠鷲,這份大禮,我就不客氣地收下了。
一月份的成果,總計拍到 108 種鳥,108是梁山好漢的數目,這算是好的開始吧。
下個月還要繼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