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月,在蝶園的樟樹和潺槁木上,都觀察到台灣瑟弄蝶(大黑星弄蝶)順利化蛹了。
其實台灣瑟弄蝶的幼蟲在四月就出現了,只是那時要記錄的幼生期太多,就把牠給略過了,在這裡補上。
一、二齡的幼蟲會在葉子上挖一片圓圓的葉片,然後用絲線把這個葉片拉到旁邊蓋起來做蟲巢。
打開蟲巢(做蟲巢很辛苦,隨便打開蟲巢是不好的行為,小朋友千萬不要學)可以看到躲在裡面的幼蟲,黃綠色的身體,配上一顆黑黑小小的頭。
到了終齡,一片葉子已經不夠大了,此時會用兩片葉子,上下合起來做蟲巢,葉子上還會啃出一些刻痕,這些凹凸凹凸的刻痕類似城堡的城垛,看來這些幼蟲都想當城主。
蟲巢的這兩片葉子,幼蟲一定會停棲在上面的那片葉子,應該是為了在下雨的時候,避免被水弄濕吧。
終齡幼蟲,白色的身體像是麻糬。
終齡幼蟲最特別的是他棕色大頭上長滿了細毛,看起來像是刷鍋子用的棕刷。
台灣瑟弄蝶很乖,就在蟲巢裡化蛹,不像有些弄蝶(例如綠弄蝶)化蛹會離開蟲巢到處亂跑,害我都找不到蛹。
牠的蛹尾部固定,胸部的地方也有一條絲線固定,應該算是垂蛹,就像鳳蝶和粉蝶的蛹。
蛹的頭部也很特別,長了兩個小耳朵,耳朵下面還有兩個小黑點,簡直就像是小熊娃娃的臉。
希望有機會能看到這個可愛的熊寶寶羽化。
五月份另一種值得紀錄的幼生期是散紋盛蛺蝶(黃三線蝶)華南亞種。幼蟲在落尾麻上群聚,這樣的畫面應該是「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噩夢。
化蛹之後就好看多了,
從正面看,灰褐色的蛹殼上,有硃紅與天青的色澤,再搭配頂端的鈎狀物,感覺像是某種古文明留下來的神秘器物。
這個蛹很幸運地讓我看到牠羽化的時刻,五月的蝴蝶園,又多了一個美麗的成員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