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野外一片蕭瑟,花少,蝴蝶也少,這個時節在戶外能看到的景象,大多是單調的白粉蝶和大花咸豐草。
在這個賞蝶的淡季,拍蝶的人只能擦擦鏡頭,整理照片,回想夏季追蝶的瘋狂,或是期待春蝶的來臨,再不然就是改拍鳥拍蟲,度過這難熬的冬季。
BUT,記得這首歌嗎?「梅花梅花滿天下,越冷它越開花...」,還好有這個「BUT」,冬天才不至於單調到底。寒冬盛開的梅花,為蕭瑟的冬天注入一股生生不息的活力,而在梅花間飛舞的艷粉蝶(紅肩粉蝶),更是錦上添花,為白色的梅花妝點更多的色彩。
艷粉蝶是少數大發生期在冬天的蝴蝶,剛好遇上梅花盛開的季節,而且艷粉蝶的食草「大葉桑寄生」常常寄生在梅樹上,因此冬天只要到有梅樹生長的郊山,很容易便可見到艷粉蝶訪梅花。
例如桃園的角板山公園,梅樹多,桑寄生也多,到了梅花盛開的季節,便會有愛蝶人到此處朝聖,拍攝艷粉蝶訪梅花的鏡頭,翅膀黃黑紅的蝶兒在雪白的梅花上形成強烈對比,百看不厭。
有時冬天也有些早開的櫻花,艷粉蝶訪櫻花的畫面更是美不勝收。
今年到角板山朝聖完後沒幾天,到新竹近郊的飛鳳山,發現那裡的艷粉蝶和梅花一點也不遜色,實在不用大老遠跑去角板山人擠人。
這個時期因為艷粉蝶數量很多,也可以好好觀察牠的生活史,牠的一生,從產卵在大葉桑寄生葉片上開始。
卵為聚產,數十顆黃色砲彈型的卵就產在葉子正面。
幼蟲為咖啡底色搭配黃色條紋,身上長滿細毛。以前曾聽人說台灣的蝴蝶和蛾的區分方法,可以看幼蟲身上有沒有毛,沒毛的就是蝴蝶。這可不太對,豔粉蝶身上的毛,可不比某些蛾類幼蟲少。
艷粉蝶幼蟲有群聚的行為,這一大群毛茸茸的幼蟲,對於怕蟲的人來說可是很恐怖的景象。
艷粉蝶連化蛹時也會聚在一起,不只聚在一起,還會等距離排列整齊,黑色褐色的蛹垂在樹枝上,猛一看還以為只是一串因為寒冷而凋零的枯葉。
羽化時也會集體破蛹而出,一群嶄新的艷粉蝶一起晾翅膀,那是運氣很好,再加上緣分才看得到的奇景,可惜我至今還無緣一見。
艷粉蝶的翅膀有紅黃白黑四種顏色,顏色艷麗,對比強烈。
不過牠翅膀的另一面,幾乎是黑白,一點也不鮮艷。
但是幾乎黑白的這一面,卻是艷粉蝶的雌與雄辨識的依據,雄蝶後翅背面基部的黃色斑較雌蝶明顯,這是辨識特徵。
當牠們求偶時,雙雙張開翅膀的瞬間,可以明顯比對出後翅黃色斑的差異。
冬天是賞蝶的淡季,而艷粉蝶就像是冬天的一把火,寒流裡的暖暖包,溫暖了賞蝶人的心窩,艷粉蝶訪梅花的畫面填補了這段時間的單調與空白,讓漫長的冬天不至於太難熬。